k8凯发天生赢家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陈情表说课稿【精选7篇】正文

陈情表说课稿【精选7篇】-k8凯发天生赢家

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说课稿【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陈情表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明确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充实文言仓库,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达的至真至诚的苦情、亲情、忠情。

3、激发学生孝亲意识,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于层层叙事中表达的衷情,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 夙遭闵( )凶

终鲜( )兄弟  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衿( )育  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

除臣洗( )马 逮( )奉圣朝  过蒙拔擢( )

门衰祚( )薄 更( )相为命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常在床蓐( )

零丁孤苦( ) 四十有四( )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位蜀汉旧臣,幼年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蜀国灭亡后,新帝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为官,可这时祖母已是96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为官他就没有办法孝敬祖母,同学们你们说他该怎么办?他写了一篇表文婉言辞谢,据说晋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他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表文。

(二)预习检查,解读文题

1、检查预习

小组自查,抽查部分学生,让他们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体例,解释“夙、凶、薄、息、寻、除、拔”等字的意义。

2、提问解题: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何陈情?

小组抢答陈述

李密( 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初读感知,明确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四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第一段 孤苦无依母孙相扶(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二段 朝廷恩遇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 ,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激君恩 感念母恩(感激朝廷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忠孝两全(愿乞终养,报答祖母养育之情;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四)诵读文本,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

学生谈感受,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婉转凄切、真挚动人。

幻灯展示诵读提示: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小组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揣摩情感,感受节奏、重读、语气的运用,最后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诵读pk

3、诵读pk

每组派一名同学选读文本,评选最佳诵读选手。

4、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了什么情?

教师补充: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李密均以侍奉祖母为由,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

学生的回答可以不拘泥于孝情和忠情,可谈孤苦之情、感恩之情、两难之情、恐惧之情,对旧朝的忠心,对司马氏政权的戒心,等等。

5、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结束文本学习。

(五)拓展延伸,抒写孝情

过渡: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层层陈情,同学们认为哪种情感最为重要。围绕着“忠”“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播放组图,配音解说。

2、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六)作业

1、整理课文中的成语。

2、反复诵读,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

【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板书设计】

(先尽忠,后尽孝)

陈情表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文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

2(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

2(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废——停止察——举荐

除——拜授官职矜——注重、崇尚擢——提拔

过——过分盘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3、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麽?作者抓住什麽来打动晋武帝?

2(能够为祖母尽孝,拒绝征召,又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和谅解,免去疑忌和杀身之祸。作者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用“孝道”打动晋武帝,使晋武帝不得不承认他善于为自己辩护,并宽容了他。)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a、排偶句的运用,有不少是为了通过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内容,来强化情意的表现。)

例:“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将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强化,突出进退两难的处境。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通过上下、左右、内外的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通过时间“长”与“短”的比较,巧妙地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生”与“死”的对举,表明了一定要报大恩的决心。

2(b.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连用,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如星火”一连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迫促,一气呵成,造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将祖母刘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

积累成语: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进退狼狈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气息奄奄更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说课稿 篇3

高中语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而本单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学性较强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词句的理解上,而应在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据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丰富文言语感;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充实文言仓库。

2、思想教育目标:领悟作者苦情、亲情、忠情这些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乞终养的目的是教学重点。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题解导入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真挚动人。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导诵读,梳理文意。

教师边引导学生诵读,边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第二段: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

第三段: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

第四段: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

三、鉴赏评析

1、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那么,这篇文章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现真挚的特殊孝情。

《古文观止》对这篇文章曾这样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这时只有李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位了,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与自己互为依傍,分离不得。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呼应上文,最后自然引出所要表达的主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情感是真挚而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

第二,阐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看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但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还有,在陈此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施得当,然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这就为“愿乞终养”设置了根据。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但为什么不去呢?不是为了名节,“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而是因为“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最后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表达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2、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许多人都喜欢骈文这种文学样式,但是,骈文也因此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即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而《陈情表》却一反当时的流弊,创造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鉴赏本文要认真体会内容与形式如何完美的统一起来。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①语言简洁凝练。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当时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悲惨处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则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为将落的太阳,真实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也用来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简约的文字,却形象地喻出真实的境况,同时还渗透了作者的深情,难怪晋武帝深受感动。

②语势连贯紧凑。四字句言简意丰,连贯紧凑,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严整自然,增强了说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文字简洁,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至,困难层现错出。

(2)找出对偶句,体会其好处。

运用工整对仗的对偶句,显得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现力。

陈情表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两个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

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

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作者:李密,晋初散文家。写作背景: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借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文章。

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

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陈"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深入探讨文章的重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

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进行赏析,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还有那些语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请找出来体会一下。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学习李密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写作技巧和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和学习中来,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最后,用约8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用以总结课文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臣以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宠命优渥(wò),责臣逋(bū)慢,茕茕(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诵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第六部分,用2分钟用于教学反思

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本文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特点;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上得较成功。

但感到遗憾的是分析得不够具体。

《陈情表》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陈情表》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一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 《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 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中国堪称世界散文大国。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 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

一 教法

司马集团建立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 学法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由中国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 解题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文体介绍

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三 重 难点解决过程

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朗读正音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陈”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难点。明白这个问题,文章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

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

四 延伸讨论“孝”

明确:1中华传统美德。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3不利于依法治国

说板书

情 理

陈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 两难的处境 忠孝难全

陈日后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尽孝后尽忠

层层深入,感人至深

陈情表说课稿 篇7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

衅闵悯鲜

祚期强茕茕孑立

夙蓐诏洗马

猥陨首逋慢矜

拔擢优渥盘桓庶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李密。

b、向谁陈情?

晋武帝。

c、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讲解第一段词句: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第二节

一、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给晋武帝产生误会——你李密不识抬举;甚至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就很危险了。那么李密在这段中又是如何陈情的?

二、第二段词句的学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三、问题解析:

1、同学概括该段主要内容:一方面写朝廷对自己征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为这两个层次来写,在第一层中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李密对朝廷的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语句?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3、面对郡县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进”难在哪里?“退”难在哪里?

进,无以报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坚决辞不赴命,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四、第三段词句的讲解: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的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第三节

一、问题讲析: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但本段文势有个三转折,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

2、据此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氏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况”句有何含义?

a、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谈“孝”就给作者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自己供养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况,是凡是的意思;“况”是指特殊情况,是何况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对于特殊情况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为官事晋,他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李密怕晋武帝认为自己是矜守名节。因为古代崇尚一种“忠臣不事二主”观念,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5、那么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多余的?有何作用?

作者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作者一再称颂君恩,“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为了“孝”。

6、最后作者以“祖母病日笃”是想向晋武帝表达什么信息?

让晋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

二、讲析最后一段:

1、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词句。

三、问题讲析:

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愿乞终养”。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种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陈情表”,文中主要陈述了什么情?

陈述了孝情、忧情、惧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为,忠孝难以两全才“忧”,才“惧”。

六、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