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天生赢家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正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k8凯发天生赢家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18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1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86.7分,及格率88.9%,优秀率55.6%。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7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7人,中下水平的有4人。这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牛婷婷、曹鹏鑫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常建丁、靳斐璠),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努力的方向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还算可以。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有待提高。

2、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通过搞专题予以突破。

3、学生书写工整性和做题的规范性方面已予以重视。

4、乔慧娟和靳斐璠两位同学的及格问题应抓在每天的教学课余时间。

5、牛婷婷、曹栾琦、曹鹏鑫、宋梦娜这四位同学应配合各科老师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例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及进度表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求体积部分,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强调选取有用信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10题。

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4、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完成。

评讲: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5、练习三第11题。

此题既可以用外圆柱体积减内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圆环的面积乘高。

(3)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中未做完的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特别关注

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

关注理由:

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 .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

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

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学生巧解

——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今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题:一块长方体木块体积是20立方分米,它的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分米。现在,将它削成一个的圆柱体,求削去的部分是多少立方分米?

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

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2÷2)2×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

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才通过大家认真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部分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①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②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如果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如果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认识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