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天生赢家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高三数学教案(优秀5篇)正文

高三数学教案(优秀5篇)-k8凯发天生赢家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找到的教案(优秀5篇)。

高三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第3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但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于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的知识接触尚少,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归纳为主要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新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相应解;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化归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特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

六、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利用生动的情景激起学生求知的__,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并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引出埋下伏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类讨论,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从而突破本小节的第一个难点;通过例1、例2的讨论与求解引导学生归纳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具体解答步骤(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重现引例,在学生的回顾、探讨中解决引例中的可用方案问题,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理清数据关系(列表)→设立决策变量→建立数学关系式→画出平面区域。让学生对例3、例4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突破本小节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课时,设计情景,借助前两个课时所学,设立决策变量,画出平面区域并引出新的问题,从中引出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思考探究,利用特殊值进行猜测,找到方案;再引导学生对目标函数进行变形转化,利用直线的图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几何探究,把最值问题转化为截距问题,通过几何方法对引例做出完美的解答;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基本步骤。通过例5的展示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感受图解法。最后再现情景1,并对之作出完美的解答。

第四课时,给出新的引例,让学生体会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普遍性。让学生讨论分析,对引例给出解答,并综合前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连缀成线,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一般解答步骤,通过例6,例7的分析与展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总结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几种类型,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优化理论,更好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特点。

高三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百万有多大”之后,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较小的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学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对于其正确理解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2.教材处理

基于设计理念,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添加了“银河系的直径”这一问题,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百万分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自身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百万分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能运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

(2)数学思考:

通过对较小的数的问题的学习,寻求科学的记数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的科学性和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对较小数据的信息做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感受较小的数,发展数感。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都想尝试着来加以分析和说明,但又缺乏必要的感知较大数据或较小数据的方法及感知这些数据的活动经验。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问题情境——设疑诱导——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和认识”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合作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直观、生动地反映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常见的生活物品为直观教具,丰富了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使学生对百万分之一的认识更贴近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问题1:光的速度为300 000km/s

问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6 400km

问题3:中国的人口约为1300 000 000人

(十).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及问题背景为依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认识百万分之一,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授课时相信会有一些预见不到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高三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高三数学教案 篇4

1.如图,已知直线l: 的右焦点f,且交椭圆c于a、b两点,点a、b在直线 上的射影依次为点d、e。

(1)若抛物线 的焦点为椭圆c的上顶点,求椭圆c的方程;

(2)(理)连接ae、bd,试探索当m变化时,直线ae、bd是否相交于一定点n?若交于定点n,请求出n点的坐标,并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文)若 为x轴上一点,求证:

2.如图所示,已知圆 定点a(1,0),m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 ,点n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的方程;

(2)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g在点f、h之间),且满足 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c: 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作垂直于af的直线交椭圆c于另外一点p,交x轴正半轴于点q, 且

⑴求椭圆c的离心率;

⑵若过a、q、f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

l: 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4.设椭圆 的离心率为e=

(1)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且点a到此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求椭圆的方程。

(2)求b为何值时,过圆x2 y2=t2上一点m(2, )处的切线交椭圆于q1、q2两点,而且oq1oq2.

5.已知曲线 上任意一点p到两个定点f1(- ,0)和f2( ,0)的距离之和为4.

(1)求曲线 的方程;

(2)设过(0,-2)的直线 与曲线 交于c、d两点,且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方程。

6.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作⊙p,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m,n).

(ⅰ)当m n0时,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ⅱ)直线ab与⊙p能否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7.有如下结论: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类比也有结论:椭圆 处的切线方程为 ,过椭圆c: 的右准线l上任意一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a、b.

(1)求证:直线ab恒过一定点;(2)当点m在的纵坐标为1时,求△abm的面积

8.已知点p(4,4),圆c: 与椭圆e: 有一个公共点a(3,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圆c相切。

(ⅰ)求m的值与椭圆e的方程;

(ⅱ)设q为椭圆e上的一个动点,求 的取值范围。

9.椭圆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顶点为 ,右焦点 与点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 的直线 : ,使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若存在,求直线 的倾斜角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椭圆方程为 的一个顶点为 ,离心率 。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求 。

11.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三点作 ,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 .

(1) 若椭圆的离心率 ,求 的方程;

(2)若 的圆心在直线 上,求椭圆的方程。

12.已知直线 与曲线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为坐标原点。

(ⅰ)若 ,求证:曲线 是一个圆;

(ⅱ)若 ,当 且 时,求曲线 的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13.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a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 ,坐标原点o到直线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 ,较y轴于点m,若 ,求直线l的方程。

1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过其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 为常数).

(i)求抛物线方程;

(ii)斜率为 的直线pa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a,斜率为 的直线p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b(a、b两点不同),且满足 ,求证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iii)在(ii)的条件下,当 时,若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15.已知动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满足|ab|=2,点p在线段ab上,且

设点p的轨迹方程为c。

(1)求点p的轨迹方程c;

(2)若t=2,点m、n是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m、n不在坐标轴上),点q

坐标为 求△qmn的面积s的最大值。

16.设 上的两点,

已知 , ,若 且椭圆的离心率 短轴长为2, 为坐标原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ab过椭圆的焦点f(0,c),(c为半焦距),求直线ab的斜率k的值;

(ⅲ)试问:△aob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7.如图,f是椭圆 (a0)的一个焦点,a,b是椭圆的两个顶点,椭圆的离心率为 .点c在x轴上,bcbf,b,c,f三点确定的圆m恰好与直线l1: 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点a的直线l2与圆m交于pq两点,且 ,求直线l2的方程。

18.如图,椭圆长轴端点为 , 为椭圆中心, 为椭圆的右焦点,且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记椭圆的上顶点为 ,直线 交椭圆于 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 ,使点 恰为 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轴上,离心率为 ,且经过点 . 直线 交椭圆于 两不同的点。

20.设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上,且

(1)当点 在 轴上运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 是曲线 上的点,且 成等差数列,当 的垂直平分线与 轴交于点 时,求 点坐标。

21.已知点 是平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1)求点 的轨迹 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 在曲线 上,过点 作曲线 的两条弦 和 ,且 ,判断:直线 是否过定点?试证明你的结论。

22.已知椭圆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 、 、 三点。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点d为椭圆 上不同于 、 的任意一点, ,当 内切圆的面积最大时。求内切圆圆心的坐标;

(3)若直线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证明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直线 上。

23.过直角坐标平面 中的抛物线 的焦点 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用 表示a,b之间的距离;

(2)证明: 的大小是与 无关的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24.设 分别是椭圆c: 的左右焦点

(1)设椭圆c上的点 到 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

(3)设点p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 ,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试探究 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26.如图所示,已知椭圆 : , 、 为

其左、右焦点, 为右顶点, 为左准线,过 的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 、

两点,且有: ( 为椭圆的半焦距)

(1)求椭圆 的离心率 的最小值;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若 , ,

求证: 、 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27.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 ,左右顶点分别为 ,上顶点为 ,过 三点作圆 ,其中圆心 的坐标为

(1)当 时,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直线 能否和圆 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28.已知点a(-1,0),b(1,-1)和抛物线。 ,o为坐标原点,过点a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c于m、p,直线mb交抛物线c于另一点q,如图。

(i)证明: 为定值;

(ii)若△pom的面积为 ,求向量 与 的夹角;

(ⅲ) 证明直线pq恒过一个定点。

29.已知椭圆c: 上动点 到定点 ,其中 的距离 的最小值为1.

(1)请确定m点的坐标

(2)试问是否存在经过m点的直线 ,使 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a、b满足条件 (o为原点),若存在,求出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是理由。

30.已知椭圆 ,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

(ⅰ)若线段 中点的横坐标是 ,求直线 的方程;

(ⅱ)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的值与 无关?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直线ab过抛物线 的焦点f,并与其相交于a、b两点。q是线段ab的中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o是坐标原点。

(i)求 的取值范围;

(ⅱ)过 a、b两点分剐作此撒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n点。求证: ∥ ;

(ⅲ) 若p是不为1的正整数,当 ,△ab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时,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3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3.已知点 和动点 满足: ,且存在正常数 ,使得 。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 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e,f,且与y轴的交点为d。若 求 的值。

34.已知椭圆 的右准线 与 轴相交于点 ,右焦点 到上顶点的距离为 ,点 是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

(i)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 且与 轴不垂直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 两点,使得 ,并说明理由。

35.已知椭圆c: ( .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 ,且 为锐角(其中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3)如图,过原点 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 ( )相交于 四点,设原点 到四边形 一边的距离为 ,试求 时 满足的条件。

36.已知 若过定点 、以 ( )为法向量的直线 与过点 以 为法向量的直线 相交于动点 .

(1)求直线 和 的方程;

(2)求直线 和 的斜率之积 的值,并证明必存在两个定点 使得 恒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若 是 上的两个动点,且 ,试问当 取最小值时,向量 与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37.已知点 ,点 (其中 ),直线 、 都是圆 的切线。

(ⅰ)若 面积等于6,求过点 的抛物线 的方程;

(ⅱ)若点 在 轴右边,求 面积的最小值。

38.我们知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进行判别,那么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类似的判别方法吗?请同学们进行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的距离分别为d1、d2,试求d1d2的值,并判断直线l与椭圆m的位置关系。

(2)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m、n不同时为0)的距离分别为d1、d2,且直线l与椭圆m相切,试求d1d2的值。

(3)试写出一个能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并证明。

(4)将(3)中得出的结论类比到其它曲线,请同学们给出自己研究的有关结论(不必证明)。

39.已知点 为抛物线 的焦点,点 是准线 上的动点,直线 交抛物线 于 两点,若点 的纵坐标为 ,点 为准线 与 轴的交点。

(ⅰ)求直线 的方程;(ⅱ)求 的面积 范围;

(ⅲ)设 , ,求证 为定值。

40.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41.已知以向量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过点 ,抛物线 : 的顶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在该抛物线的准线上。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设 、 是抛物线 上的两个动点,过 作平行于 轴的直线 ,直线 与直线 交于点 ,若 ( 为坐标原点, 、 异于点 ),试求点 的轨迹方程。

4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

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3.设椭圆 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 且过椭圆右焦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 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 ,使得 .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ⅲ)若ab是椭圆c经过原点o的弦, mn ab,求证: 为定值。

44.设 是抛物线 的焦点,过点m(-1,0)且以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顺次交抛物线于 两点。

(ⅰ)当 时,若 与 的夹角为 ,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点 满足 ,证明 为定值,并求此时△ 的面积

45.已知点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点 在直线 上,且满足 .

(ⅰ)当点 在 轴上移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ⅱ)设 、 为轨迹 上两点,且 0, ,求实数 ,

使 ,且 .

46.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 上任一点,mn是圆 的一条直径,若与af平行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 的直线 恰好与圆 相切。

(1)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

(2)若 的最大值为49,求椭圆c 的方程。

高三数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一、过程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