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论英雄》(优秀6篇)-k8凯发天生赢家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到小亭畅谈,谈到天下英雄唯刘备和他两个,既表达了他称雄天下的野心,又是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牢牢抓住课题中的\'论\'字,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
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
玄 唾 酣 淮 樽 俎
家喻户晓 韬晦之计 面如土色 色厉胆薄 虚名无实 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 何足挂齿
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
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
7、分析第一部分。
(1)集体朗读。
(2)根据问题,讨论:
①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②\'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么?
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
③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
(3)根据课后练习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对话分析、了解曹刘两人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那么曹操、刘备两人论战的序幕是怎样拉开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3、分析第二段。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明确:写刘备入府见操。
(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
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
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
(3)曹操趁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望梅止渴\'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
(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4、分析第三段。
(1)概括本段意思。
明确:曹操和刘备论英雄。
(2)划分层次(课后练习一)。
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即曹刘论战可分三个回合。
第一层: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
第二层: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第三层: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3)分析第一个回合。
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在酒至半酣之时,借天外龙挂起兴,着意设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又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并要刘备指明当世英雄。刘时而装呆,里面是兜圈子,始终不正面回答,跟曹操耍起了太极,你推我挡。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一个回合。
(4)分析第二个回合
曹操见迂回战术不行,就改用\'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的正面出击。在曹操的逼问下,刘备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乱论一番。他列举了许多人,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语气,而均是探询语气。这是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而曹操把刘所列举英雄,一概用\'非英雄也\'加以否定。
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语言截然不同,性格更是迥异:曹野心勃勃,有*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似隐伏于波涛之内潜龙。
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二个回合。曹操每次出击,都似打在了橡皮碉堡上,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
(5)分析第三个回合。
曹操在正面出击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个定义,然后直言当世英雄惟刘备和自己两个。实际上是说刘备就是他唯一的对手,刘图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惊,焉能不意乱心慌,于是\'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如果此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此可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
(6)小结第三段内容。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刻画人物可以采用各种描写手法。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采用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鲁智深。《故乡》采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截然不同的外貌和性格,从而揭示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描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对话描写的具体作用。
2、分四人小组讨论本对话描写的作用。
明确:
(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不凡,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刘备的语言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在试探与反试探的过程中,双方的语言又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
(2)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故事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例如第三段,先写曹操借看到龙挂而发的一段议论,有了这段议论才引起论天下英雄的一场对话,有了这场对话,才增强了这场论战的气氛,使下文刘备闻言失箸,而又能以闻雷失箸为由轻轻掩饰过去,使这个情节更合情合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4、四人小组讨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2)\'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是课文的一大特色。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5、完成课后练习三。
(1)读背第一段话。
(2)理解其意思。
明确:本段话说在\'论英雄\'之始,意在以龙喻已,借题发挥,着意试探。
(3)理解第二句话意思。
明确:讲在\'论英雄\'之末,意在刺敌要害,试探真情,以求杀机。
(4)读背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上一篇:《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
下一篇:最后一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2
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到小亭畅谈,谈到天下英雄唯刘备和他两个,既表达了他称雄天下的野心,又是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牢牢抓住课题中的\'论\'字,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
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
玄 唾 酣 淮 樽 俎
家喻户晓 韬晦之计 面如土色 色厉胆薄 虚名无实 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 何足挂齿
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
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
7、分析第一部分。
(1)集体朗读。
(2)根据问题,讨论:
①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②\'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么?
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
③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
(3)根据课后练习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对话分析、了解曹刘两人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那么曹操、刘备两人论战的序幕是怎样拉开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3、分析第二段。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明确:写刘备入府见操。
(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
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
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
(3)曹操趁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望梅止渴\'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
(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4、分析第三段。
(1)概括本段意思。
明确:曹操和刘备论英雄。
(2)划分层次(课后练习一)。
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即曹刘论战可分三个回合。
第一层: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
第二层: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第三层: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3)分析第一个回合。
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在酒至半酣之时,借天外龙挂起兴,着意设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又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并要刘备指明当世英雄。刘时而装呆,里面是兜圈子,始终不正面回答,跟曹操耍起了太极,你推我挡。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一个回合。
(4)分析第二个回合
曹操见迂回战术不行,就改用\'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的正面出击。在曹操的逼问下,刘备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乱论一番。他列举了许多人,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语气,而均是探询语气。这是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而曹操把刘所列举英雄,一概用\'非英雄也\'加以否定。
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语言截然不同,性格更是迥异:曹野心勃勃,有奸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似隐伏于波涛之内潜龙。
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二个回合。曹操每次出击,都似打在了橡皮碉堡上,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
(5)分析第三个回合。
曹操在正面出击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个定义,然后直言当世英雄惟刘备和自己两个。实际上是说刘备就是他唯一的对手,刘图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惊,焉能不意乱心慌,于是\'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如果此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此可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
(6)小结第三段内容。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刻画人物可以采用各种描写手法。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采用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鲁智深。《故乡》采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截然不同的外貌和性格,从而揭示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描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对话描写的具体作用。
2、分四人小组讨论本对话描写的作用。
明确:
(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不凡,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刘备的语言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在试探与反试探的过程中,双方的语言又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
(2)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故事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例如第三段,先写曹操借看到龙挂而发的一段议论,有了这段议论才引起论天下英雄的一场对话,有了这场对话,才增强了这场论战的气氛,使下文刘备闻言失箸,而又能以闻雷失箸为由轻轻掩饰过去,使这个情节更合情合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4、四人小组讨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2)\'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是课文的一大特色。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5、完成课后练习三。
(1)读背第一段话。
(2)理解其意思。
明确:本段话说在\'论英雄\'之始,意在以龙喻已,借题发挥,着意试探。
(3)理解第二句话意思。
明确:讲在\'论英雄\'之末,意在刺敌要害,试探真情,以求杀机。
(4)读背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3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习《曹操煮酒论英雄》,大家对本文熟悉吗?
熟悉。
为什么?
我们都预习了。
是吗?老师检验一下。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作者和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
老师记得《三国演义》和另外三部书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哪三部呢?老师实在想不起来了?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老师还记得有一部书叫《三国志》,那么,它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回答不上来了。
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不过,现在有了网络,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们,我想下节课就会有人知道。
下面我们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大家能从题目中发现哪一个词最重要吗?为什么?
(思考)“论”。因为本文围绕“论”字展开。
本文不长,共三节。哪一节是具体论英雄呢?
第三节。
我们把前两节删掉不可以吗?
(沉默)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你来谈一谈。
我觉得第一节是论英雄的背景。
他说第一节是背景,大家同意吗?
同意。
既然同意,第一节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是刘备韬光养晦,在菜园种菜。
那么第二节呢?
好象是铺垫?
不对,是拉开论英雄的序幕。
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你是从何处知道的?
从一本资料上。
很好,看来你的阅读面特广,大家应该向你学习。
如果把第二节去掉,文章的内容不是更集中了吗?大家赞同吗?
不赞同。(异口同声)
为什么?
如果去掉,内容转换得就太突然了。
很好。
郝老师,这里也体现了小说的曲折性。
哪里体现呢?
人物的心理。这里写刘备由惊到心神方定的心理变化过程。
真棒!你真是一个细心的人。那大家找一下文中写刘备心理变化的词语吧。
惊——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
郝老师,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我正要往下进行,一位不速之客发话了)
什么原因呢?
我想好象是交代了曹操的个性。
(按照教案,这一环节在下一节课,没想到学生提了出来)
(思考一下)看来你了解曹操的个性了?(我把球踢给学生)
炫耀,自负。
有什么根据呢?
望梅止渴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看来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故事的作用。
老师,我还有话说。(我正要补充,又一个 孩子说话了)
你说!
张松献地图一章中,曹操就曾经向张松卖弄他的军队的勇猛和粮草的充足。那时曹操就是在炫耀。
非常好,看来你对小说的情节很熟悉!
这个同学说曹操自负,曹操还有其它的性格特点。这一点我们待会再讨论?下面我们大家认真读读第三节,看看二人是怎么样论英雄的。
(大家读书)
看出来了吗?
没有人回答。
那么论几次呢?
三次。
哪三次呢?
曹操先提出“龙”的概念,由龙而人。
刘备是怎样回答的呢?
说不知道。原话呢?
“备肉眼安识英雄?”
然后呢?
然后曹操没有罢休,接着说:“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看来曹操不会轻易放过刘备。刘备说出他心目中的英雄了吗?
没有!他乱说的。为什么?
因为曹操全否定了?
刘备知道谁是在真正的英雄吗?
知道!
那他为什么不说呢?
(沉默)
请大家结合前文来回答。
怕曹操看破他的韬晦之计。
曹操就此结束了吗?
没有,他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谁。
曹操说英雄是谁呢?
曹操和刘备。
这不解了刘备之围了吗?刘备感谢曹操吗?
没有。
刘备有什么反映呢?
惊恐万分。
书上有这个词吗?
没有。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
刘备为什么有这种反映?
(沉默)
大家再看看前文,看看曹操给英雄下的定义。
对了,曹操认为将来只有刘备可以和他争夺天下。
看来我们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从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看,曹操请刘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试探刘备。
是怀疑刘备。
……
对了,答案很多,归根结底,老*巨滑的曹操对刘备其了疑心。从论英雄的结果看,是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备。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大家再好好地读读文章,思考一下曹操和刘备再本文中体现出了什么性格特点?
上一篇:《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1
下一篇:最后一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4
做好阅读理解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原文: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题目:
1.曹操认为真正的英雄具备哪些特点?(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曹操煮酒论当世英雄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2.试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3.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试举例说明。
4.文中引用下面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5.“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本段文字中暗含一成语,请指出来并加以解释。并列举《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至少两个。
《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答案: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借煮酒论当世英雄为名,实际上是多方试探刘备,有刀光剑影之势。表现了曹操踌躇满志、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2.刘备寄居曹操篱下,为怕引起曹操的猜疑,实行“韬晦”之计,在自己的住处后园里种起菜来了。不料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论英雄,在文中曹操着意追问,步步紧逼,刘备则故作无知,轻轻饰过;曹操得意洋洋,谈笑风生,刘备则谨慎小心,处处设防曹操一语道破他“英雄”的真面目,刘备虽惊慌失措,手中筷子不觉落在地下。恰巧这时老天作美,雷声大作,刘备急中生智,以雷声巧妙掩饰而过。这一系列的情节表现了刘备的聪明睿智、小心谨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3.(1)语言描写:“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心理描写:如“玄德闻言,吃了一惊”
(3)动作描写:“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4)神态描写:“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4.点明了刘备的危险处境,诗中既有曹操的试探,也有刘备的从容应对,在说破英雄之时,刘备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这首诗是对刘备寄居曹操篱下大智大勇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言简意赅,颇有深意。(意对即可)
5.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顾茅庐
以上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曹操煮酒论英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5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
1.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 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 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
(三) 思想情感教育:
1.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 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 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 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
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 曹操与刘备论英雄
(4) 分析第一部分:
1. 齐读。
2. 提问:
² 刘备在后园种菜是“行韬晦之计”“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
(把…当作。见注释。)
² 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
(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
² 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
² 解释:“乃不复言。”中的“乃”(于是)
3. 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
4. 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2) 分析第二部分:
1. 齐读第二自然节。
2. 提问:
² 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² 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
(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所以刘备吃惊不小。)
² 刘备入府见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为什么?
(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
² 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3. 总结:这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3) 精读第三部分。
1. 分角色朗读,思考:划分层次。
2. 分析第一回合:
² 解释“从人”
² “说龙”
² 曹操是如何评价龙?(齐读)
² 曹操说龙之后,问了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
² 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时而装呆卖傻,时而权作不知。)
² 解释:“安”。(哪里,怎么。)
² 刘备为什么不直言告诉英雄是谁呢?
(刘备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² 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 什么药?
(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
² 要求用两个短语概括第一回合?
(4) 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分析第二、三回合,以及人物的个性。
2. 明确对话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分析第二回合。
1. 导入新课。
2. 齐读第二层。
3. 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那么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采用什么方法?(乱论英雄。)
4. 提问:
² 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² 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² 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上一篇:浙教版七年级上《动物尾巴的功能》教案
下一篇:最后一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 篇6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小说人物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小说人物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课文提示】
1.罗贯中,是明代的小说家、戏曲作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治、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对中国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
2.小说中的人物,来源于生活,而不同于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但高于生活中的人。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正音正字】
韬晦tāohuì 褚chǔ 樽俎zūnzǔ 冢zhǒng 匙chí 筯(箸)zhù 臾yú
【词语积累】
面如土色 开怀畅饮 纵横四海 色厉胆薄 好谋无断 虚名无实 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 何足挂齿 随机应变
【初学课文】
1.十分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一问一答,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①“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谁?
“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②简单叙述“煮酒论英雄”的梗概。
③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小亭畅饮,席间纵论天下英雄,借此试探刘备的政治抱负,刘备借雷声掩饰过关,骗过曹操的故事,表现了刘备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④“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是怎样评论龙的?
操曰:“龙能大小……”
⑤“煮酒论英雄”这场较量最惊心的地方是哪儿?
这场较量最惊心的地方在于:当曹操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
⑥“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如何化险为夷?
刘备从容地俯身拾筯,并且借雷声掩饰自己的惊慌。
⑦“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为什么如此胆战心惊?
刘备有雄心大志但是力量弱小,寄人篱下,韬光养晦。如果曹操识破他的真心,必定加害他。所以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会情不自禁,惊慌失措。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罗贯中的生平和《三国演义》的成就。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赏梅之时,曹操讲述“当年之智”表现出什么心情?
赏梅之时,曹操讲述“当年之智”表现出洋洋自得的心情。
2.朗读第三段,喝酒时曹操和刘备各有什么心思?
一个巧妙问答,一个暗藏褒贬。一个借机试探,一个直抒己见。
3.刘备在“后园种菜”的目的是什么?
害怕曹操容不得自己而加害自己,刘备假装在“后园种菜”麻痹曹操。
4.“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什么用“龙”引入话题?其目的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龙”是帝王的象征,它与谈论的“世之英雄”相当。曹操借题发挥,由“龙”引出“谁是当代英雄”的话题。
曹操评论龙的目的,是借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从而了解刘备的真实内心。
5. 刘备列举的那些人物是英雄吗?他为什么要抬出这些人?
刘备列举的那些人物都胸无大志,不是英雄。
刘备故意列举这些人物是要向曹操表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平庸之辈,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从而隐藏自己真实的内心,欺骗曹操。
6. 在曹操的心目中,怎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用课文原话回答)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7. 从“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具有多疑、骄傲自负、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
8. 在“煮酒论英雄”的斗争中,谁赢得了胜利?为什么?
在“煮酒论英雄”的斗争中,刘备略胜一筹。
酒宴结束“操遂不疑玄德”,说明曹操被刘备骗过了,刘备涉险过关。
9. 如何理解下列语言描写?
①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
曹操出其不意用双关语诈刘备,刘备被突然袭击搞得大惊失色。
②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这句话有几层含义:一是刘备借雷声掩饰惊慌,骗过曹操;二是曹操自以为是,嘲笑刘备胆小“畏雷”;三是曹操自鸣得意,暗喜天下英雄只有自己一个;四是自我解嘲,错把刘备当英雄。
③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
这句话的含义有:曹操认为“煮酒论英雄”已经不是鸿门宴了,他解除了对刘备的怀疑,放弃了杀刘备的念头;曹操把关羽和张飞比作“项庄、项伯”,嘲笑他们像自己一样错把庸人当英雄;刘备无言以对,只是“笑”,既是无奈的苦笑,又因涉险过关而暗喜。
10. 综观全文,为了试探刘备,曹操采用了哪些步骤?
为了试探刘备,曹操采用了如下步骤:双关试探,借龙设问,步步逼问,直接发问。
11. 用一个词语介绍《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孔明、关羽、张飞的个性特点?
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宽厚仁爱。孔明足智多谋。关羽忠义勇武。张飞刚烈粗犷。
12. 用五分钟,讲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然后写成300字的文章。
【看幻灯片】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这个故事,起自曹操“挟天子令诸候”兴兵南下,孙、刘二人联军抵抗,概写群英会、蒋干盗书、借东风等情节,而至火烧赤壁结束,充满了运筹帷幄的睿智和两军对阵沙场的勇烈。 请看连环画《赤壁大战》。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武松打虎》,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